你的位置:主页 > 亲子教室 > 培养孩子条理性(3)

培养孩子条理性(3)

发布: 2011-08-10 07:01 | 来源:中国宝贝网|作者:佚名| 查看:

欢迎光临中国宝贝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文章是:培养孩子条理性(3),是有关亲子教室的相关信息,希望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您能够有所收获,那就是对我们中国宝贝网的全体工作人员最大的肯定和鼓励,以下是完整【培养孩子条理性(3)】原文:..........

  ※男孩和女孩在条理性思维方面的发展速度并不相同,男孩子左右脑协调能力的发展需要更长时间,因此在年幼时往往看起来比女孩子更没条理。

  儿童心理专家钟华老师建议:

  ※在孩子年幼时,如果没有意识到收拾东西的重要性(这是很正常的,很多时候他是真的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好),爸爸妈妈可以提出要求,并且不需要多加解释,只是坚决地让他把这件事情做掉就可以了。当孩子完成了爸爸妈妈的要求之后,可以再向他进行说明,为什么要求他这样做,告诉他“做事情要有头有尾”或者“做事情要有条理”。

  ※每一阶段只对孩子提出少数几项要求,等他全部做到之后,再增加新的要求。基本上一年级的孩子3条要求、二年级的孩子5条要求,就可以了,而且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做到它们。爸爸妈妈如果一下子介入太多,反而会干扰孩子自己的发展轨迹。

  ※分配任务的能力、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的能力、统筹安排的能力……这些都是要等孩子的大脑发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具备的高级技能,一般来说,孩子要到高小甚至中学阶段才能做到这一步。爸爸妈妈如果在此之前就提出这些要求,容易让孩子因为做不到而产生挫折感与抵触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把它们当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但不是当下的评判指标。

  高小以后计划性与统筹思维

  孩子10岁左右(进入高小以后),爸爸妈妈可以增加对他的计划性方面的要求了。可以有意识地问问孩子:“你的计划是什么?”当孩子逐步习惯了在行动之前做计划后,他就会养成先计划后办事的好习惯。在这一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耐心地与孩子讨论他的计划,并使计划趋于可行。孩子不是在说教中、而是在模仿中学习的,所以爸爸妈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

  ※教孩子做计划

  爸爸妈妈可以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孩子,并且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帮着一起计划。比如在周末的清晨,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今天我想好好安排我们的生活,吃完早饭后,我们到公园去看花展,然后回来吃午饭,午饭后你小睡一会,下午1点我们去少年宫学画画,3点我带你去海洋馆,回来后,你要写一篇一天的见闻,你觉得这样安排好不好?”这种示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计划的重要性,而且能让他学着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对计划做出调整

  如果孩子对爸爸妈妈的计划提出疑问,或者孩子有自己的计划,那么,爸爸妈妈就可以让孩子来安排一下。比如,一家人有老有小,在周末的时候去公园玩,孩子往往会喜欢玩一些新奇刺激的项目,像碰碰车什么的,这时可以让孩子将一些活动,如划船、拍照、玩碰碰车、钓鱼,按一定的次序和时间来安排,既要照顾到大家,也要考虑到自己的喜好。如果孩子安排得合理,就按照孩子的安排去做。如果安排得不合理,就要跟孩子讲清为什么,再一起来作修正。这种实践性的锻炼最能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

  ※不用忙着纠正

  有时候,孩子的计划未必合乎情理,爸爸妈妈不要急于指点,不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从结果的反馈中去调整计划。比如,要去远足了,让孩子自己决定、收拾要带的物品,孩子的想法、做法可能很正确,也可能不周全,爸爸妈妈暂且不置可否。在远足时,孩子会自己感受到:单肩包老是滑不适合带着行走,吃的东西带得太多会很累赘,没带玩的东西很无聊,不带饮水实在渴得慌,等等。等孩子回来了再一起聊聊这些心得,这些被总结出来的经验就可能被孩子用到下次的旅游计划中,从而自然地对原有计划做出调整。

  ※让孩子按计划办事

  当计划被制定,而且孩子也同意了以后,就必须按照计划办事,不能半途而废。而在这一过程中,爸爸妈妈可能需要引导孩子,主动地按计划对心理和行为做出调节,发动不想做而必须做的事,抑制想做而不该做的事。当孩子有计划地做事并完成得很好的时候,爸爸妈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使他意识到计划与效果密切相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于做事有计划有条理了。




【上一篇:独立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下一篇:不同人带宝宝的最优教法
发表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产品推广

怀孕手册

育儿宝典

营养攻略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