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主页 > 亲子教室 > 培养孩子条理性(2)

培养孩子条理性(2)

发布: 2011-08-10 07:01 | 来源:中国宝贝网|作者:佚名| 查看:

欢迎光临中国宝贝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文章是:培养孩子条理性(2),是有关亲子教室的相关信息,希望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您能够有所收获,那就是对我们中国宝贝网的全体工作人员最大的肯定和鼓励,以下是完整【培养孩子条理性(2)】原文:..........

  ※一起挑选沙发垫3岁前的宝宝观察力相当敏锐,能不断与环境进行互动,清晰地记得物品摆放的位置。稍加变动,打破了宝宝内心的秩序感,他就会发脾气、哭闹。因此,爸爸妈妈在搬动东西或调整物品时,可让宝宝一起参与,这样就不会伤害宝宝的内在秩序感。而且鼓励宝宝参与家居布置,也是激发宝宝主动发展秩序感的途径。

  不过,在把握秩序感上,也要区分“秩序的美感”与“刻板的规则”。例如,宝宝将方形沙发靠垫整齐摆放在沙发上,爸爸妈妈一方面赞许宝宝的行动,另一方面可以再和宝宝一起试试方形与圆形的靠垫都放在沙发上是否美观。鼓励宝宝的创造力与养成宝宝有序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

  ※建小书架贴照片在秩序敏感期中,宝宝最喜欢在“有序的位置”找到物品,所以不妨在家里放一个和宝宝一样高低的小书架,让他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在书架上分别贴上爸爸、妈妈、宝宝的照片,宝宝在模仿中很容易分辨哪些是爸爸的书,哪些是妈妈的书,哪些是宝宝的书……慢慢地,宝宝就能学会分辨大小及分类整理。

  此外,爸爸妈妈也可以利用秩序感,建立规律有序的学习气氛。比如每天晚上,定时和宝宝一起“看书”,教宝宝按顺序一行行地“阅读”,一页页地翻书,还可以给宝宝反复朗读儿歌、童话,让宝宝体会其中的节奏、韵律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宝宝看书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秩序感。

  ※带购物本去超市待宝宝稍长大些,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自由翻阅超市食品的宣传海报,共同商量需要购买的食品,然后宝宝可以将要购买的食品图片用剪刀剪下,粘贴在自制的购物本中,并在购买时整齐地将要买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小推车上。这样如果宝宝在超市里临时见到什么东西赖着一定要买,爸爸妈妈也能告诉他说:“你没有把这件东西贴在购物本里,所以这次我们不能买它,不过下一次你可以事先把它列入购物计划。”

  上小学后学习习惯与注意力

  刚上小学的孩子最常见的问题是对学习似乎“不上心”:常常忘了老师嘱咐要准备的文具、忘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作业开小差或者错误多多……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可能会挺生气,觉得孩子没有用心读书,而孩子也可能会挺委屈,因为他是真的没意识到/没记住……而并不是故意犯错的。

  这一阶段的许多问题和注意力有关。儿童心理专家指出,6岁左右(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因此爸爸妈妈的监督仍十分重要。但要注意,太多的干预、不停提醒是不好的,一来会打乱孩子自己的学习节奏,二来容易把做功课这件事变成是孩子和爸爸(或妈妈)两个人的事,而不是孩子自己的任务。较好的办法是:

  ※转移注意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行为训练,让他具备从有兴趣但不重要的事情再转回到学习上来的能力。比如一开始孩子在写作业的中途发现铅笔需要削了,就开始走岔,花很多时间削铅笔,此时就需要爸爸妈妈引导他继续回到写作业的过程中来。

  ※培养兴趣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孩子把作业切分成若干项“任务”,让孩子的注意力围绕到每一件任务上来。与其跟孩子说“做作业1小时”或“做作业到6点钟/我们吃晚饭的时间”,不如给孩子安排任务:“先把这一页算术练习做完;喝口水休息一下,再把这一页语文作业写掉。”

  注意:不要超出孩子的实际能力

  爸爸妈妈首先要了解并接受孩子在其年龄段上所具备的能力水平:

  ※6岁左右(刚上小学)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不超过15分钟,而且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发展完善,常常一件事情没做完,又想着另一件事,因此显得做事杂乱无章、缺乏条理。此外,他们所能注意、能记住的事情也比较小,显得缺乏整体感,经常丢三落四的。

  ※收拾书包、书桌、房间等生活习惯的发展,也是每个孩子各有不同的,有些孩子很小就开始具备有条理地收拾东西的能力,另外一些孩子则需要更长时间来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儿童心理专家称,这与孩子大脑的发育也有一定关系。




【上一篇:独立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下一篇:不同人带宝宝的最优教法
发表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产品推广

怀孕手册

育儿宝典

营养攻略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