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主页 > 儿童心理 > 孩子心理是怎么?

孩子心理是怎么?

发布: 2011-10-31 14:24 | 来源:中国宝贝网|作者:佚名| 查看:

欢迎光临中国宝贝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文章是:孩子心理是怎么?,是有关儿童心理的相关信息,希望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您能够有所收获,那就是对我们中国宝贝网的全体工作人员最大的肯定和鼓励,以下是完整【孩子心理是怎么?】原文:..........

首页  >  婴幼心理  > 孩子心理是怎么?

xi214373658

问答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孩子心理是怎么? 女儿今年5岁,有时候想哭却忍着。掉眼泪时不承认自己哭会说‘讨厌的眼泪,’。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和她抢玩具,她生气得发抖也不会和小朋友挣。这是怎么回事?

随星所宇

问答历史

  要想使不听话的孩子变得“听话”,做父母的在细心分析孩子不听话 的原因之后,要采取相应的办法。 竞赛法父母可以抓住孩子好胜心强的心理,与孩子开展“竞赛”,比比看谁做得快、做得好。比如,早晨起来,孩子往往不愿意刷牙。这时,可以跟孩子说,我们来刷牙比赛,看谁刷得好、刷得快,孩子往往欣然应赛。当然在开始“竞赛”时,父母应有意让孩子获性,以树立起孩子继续做的信心。 故事法故事里的人物(动物)形象往往是孩子模仿或崇拜的“偶象”。因此,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为他们提供仿效的“偶像”,引导孩子学习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做懂道理的乖孩子。 游戏法可以将要求孩子做的事情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完成。比如.孩子不肯识图形、辨颜色、数数字,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开展玩积木、拍皮球、画图画、跳绳等游戏,在游戏中教育孩子,引导他完成有关的学习任务。 选择法当有些事情必须做但孩子不肯做时,可以采用选择法。所谓选择是要孩于选择“先做”还是“后做”,是“立即做”还是“等会儿做”,而不是要孩子选择 “做”还是“不做”:比如,头发长了,但孩子不肯理发,父母不必强行要求,可以用商量的口气说:“是你先理,还是我先理?”孩子往往回答“你先理。”等父母理好发后,孩子就不得不理了。 转移法孩子不听话,有时可以采用转移法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比如,看见一件玩具,孩子闹着要买,大人觉得不该买,怎么办?这时,父母可采用“转移法”,即不与孩子谈这件玩具该不该买,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他要买玩具的想法。 知道了管教孩子的科学方法,并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孩子会“听话”起来的 1、转变方式:不要坚持让宝宝按照你说的办。可以为宝宝提供一个选择的空间。如宝宝该上床睡觉了,但宝宝迟迟拖延。在此情况下,你可以设定两个选择:(1)“你该睡觉了,上床去好吗?”(2)“你还不睡?妈妈要睡了,妈妈要关灯了,你自己到客厅去玩好吗?”一般宝宝会依着自己的性子选择,但没关系,只要父母坚持信守承诺,宝宝会在总结失败的选择中,接受大人的建议。 2、适当中和:如果不是非常关键的问题、非常重要的决策,当宝宝不情愿时,家长可以和宝宝商量,确定一个折中的办法,使双方都满意。比如,外出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吃什么......在非原则的大事上,让三四岁的宝宝参与讨论,比让他服从更有价值。即便宝宝的意见欠妥,也不妨听他的,引导他通过决策失误中形成经验,才能实现引导成长。 3、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宝宝不听话,大人不让步,会更有利于对宝宝的教育。如在公共场合耍赖、外出做客没规矩、影响妨碍别人的生活、活动等等。只要宝宝违背事先的约定,家长可以运用中断活动、带离现场等方式,让宝宝体验不遵守约定的后果。但是,家长切记:事先要针对可能发生和曾经发生过的问题,和宝宝一起制定彼此都要遵守的约定,使宝宝心理上有准备,行为上有比照,这样宝宝才能心悦诚服的接受大人的意见。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俗话说:七、八嫌。这时的孩子好奇心强,事事都想自己做主,去试一试,逆反心理也在逐渐增强,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从如下着手: 一、冷静对待,当孩子发脾气耍赖时,让他独自在一个屋子里呆一会,不要急于去说服他,没有多久,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时在和他讲道理,他就会接受。 二、适当体验,有时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来是不正确的,这时,大人不妨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可以让他尝试,当他碰壁时,在给他讲道理,他也会乐意接受。 三、交流沟通,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味的指责,要耐心的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他分析这样做的后果,使他认识到严重性,学会以后如何解决此类的问题,调控自己的情绪。 四、及时鼓励,鼓励对任何一个调皮的孩子都是良药,当发现他有一点进步,就要鼓励表扬,给他信心,他就会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的强化,逐渐改变不良的习惯。 五、榜样作用,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名人从小听话的故事,让孩子说说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也可以用孩子身边听话的孩子做榜样,引导孩子效仿故事中的人物和身边的孩子,做个懂道理的孩子。 中国的孩子从小最常听到的一句教育用语就是:小孩子要听大人的话。父母最不满意孩子的时候就是孩子不听话。总之,听话似乎成为了“好孩子”的最高标准。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从现代教育的观念来看,用“听话”做为教育孩子的目标,显然是一个误区,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于听话的孩子反而有可能是一个“问题儿童”。 为什么说“听话”的孩子是“问题儿童”呢? 我们稍加观察即可发现,最受大人夸奖的“听话”孩子,常见的特点是外表胆小、怯懦,很少有自己的不同意见。但是不说出来不等于没有不同看法,只不过这样的孩子更善于压抑自己,即使心里有问题也不提出来,更不与长辈争议。有的孩子表现为在幼儿园或学校是个特别听话、特别守纪律的好孩子,在家里也很少反抗父母,听惯了周围人的表扬和夸奖;但他们往往最受不了别人的批评,心理脆弱。 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凡事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更不能片面强调让孩子听话,也应该多听听孩子的话。大人虽然经验丰富,但也不乏片面、错误的认识。要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多思考一下,孩子是否有他自己的道理。父母也应该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不要因为你是父母,就强迫孩子对你言听计从,要给孩子思考和说话的机会,要让孩子心服口服。 实际上,只强调“听话”容易培养儿童的奴性,使其毫无独立性,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甚至会因长期压抑而引起性格扭曲。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某个公认的“好人”出人意外地自杀或走上犯罪道路,他们往往是由“问题儿童”演化为“问题大人”的,这更说明这一问题犹如潜伏的癌症一样可怕,应该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张”,他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他的主张十分精辟。 解开父母心中的结 一、孩子不听话:父母心中难解的结 孩子不听话令许多父母颇感头疼,然而,许多父母却找不出问题的根源。其实,只有把孩子不听话的根源找到了,才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否则,只是感到头疼,甚至病急乱投医,那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1.孩子不听话,是父母心中的一大心病 2.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是其逆反心理的反映 3.科学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的不听话 4.孩子过分不听话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 5.不能对孩子的过分不听话听之任之 6.当好孩子的人生导师,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二、孩子过分不听话的种种表现 孩子不听话的表现,总是与他们的内心想法联系在一起的,父母要想彻底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还必须深入孩子的内心,用心灵与之对话,这样才能真正感化他们,使他们自觉发生转变。 1.任性:我想干啥就干啥 2.贪玩:真想一次玩个够 3.厌学:看见课本心就烦 4.自负:自视过高,看不起别人 三、孩子不听话,父母难辞其咎 父母在想方设法纠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有不当之处,是否有过激行为,是否考滤过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等。只有找出自身教育的不足之处,才能扬长避短,从孩子和自身两方面出发,双管齐下,找出解决孩子不听话的科学解决方案。 1.有爱无教:溺爱孩子,有求必应 2.放任自流:相信树大自然直 3.敏感时期:该导航时未导航 4.期望过高:稚嫩肩膀不堪重负 5.粗暴打骂:孩子身心受摧残 6.家庭破裂:孩子心伤难以弥合 7.外界污染:疏于防范缺引导 四、对症下药:孩子不听话的一般对策 不听话是孩子的一种独特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必然的生理现象,父母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只要父母找准孩子不听话的根源,以科学的家教艺术予以正确的引导,就能化孩子不听话为求知上进的动力,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1.最根本的是要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与求知欲 2.以身作则:父母应给孩子树立榜样 3.疏导胜于强制:不要强迫孩子 4.用肯定优点的方法去纠正孩子的缺点 5.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6.恰当地赏识孩子:让孩子感到被重视 7.适度地惩罚:过犹不及皆不可 8.逐步增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有效地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一、春风化雨:矫正孩子叛逆的对抗心理 对逆反的孩子,父母应当经常与其保持沟通,促使孩子把所想所感都倾诉出来。然后,通过循循善诱,对症下药,把孩子引导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来。 1.化解孩子心中的逆反,治标莫如治本 2.积极引导:让孩子宣泄情绪 3.理解关心:缓解孩子的心理重负 4.面对“代沟”冲突,以正确的方法去化解 5.平等相待,让孩子从对着干到愉快合作 6.尊重孩子隐私,不要干涉孩子的合法权利 7.解除高压政策,倾听孩子的心声 8.教孩子正确对待和接受老师的批评 9.帮助孩子消除老师对自己的误解 10.及时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11.引导孩子莫尝早恋的苦果 12.不要姑息孩子不尊重长辈的毛病 二、宽严有度:改变孩子的不良性格 对任性的孩子,父母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其无理的任性与胡闹,一方面又要对他合理的自我主张采取宽容和引导的策略,这就是宽严有度的教育方法。 1.父母纵容孩子,会导致孩子任性 2.不要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3.培养孩子自制力,纠正孩子的无理取闹 4.不要让孩子用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5.不要使孩子无视纪律的约束 6.孩子不接受父母的批评怎么办 7.纠正孩子乱发脾气的坏毛病 8.改变孩子蛮不讲理的处事态度 9.纠正孩子乱要东西的坏毛病 10.坚决纠正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1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负 12.不要让孩子骄傲自大:“我就是比别人优秀!” 13.不要让孩子心胸过于狭窄:“我行,别人不行!” 14.矫正孩子做错事不肯承认的缺点 三、张弛有度:克服孩子贪玩的方法与技巧 父母要改变孩子贪玩的状况,就必须首先找准孩子贪玩的症结,然后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在引导和强制的双重作用下,张弛有度,改变孩子贪玩的不良习惯,把孩子引上正确的轨道。 1.指导孩子玩得有时、有节、有制 2.以适当的规则约束贪玩的孩子 3.顺势而为:开发“淘气包”的聪明潜能 4.巧妙地给贪玩的孩子规定学习时间 5.及时纠正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毛病 6.别只顾自己忙,把孩子交给电视 7.不要放纵孩子在假期里玩个没够 8.运用“三分钟训练”锻炼贪玩孩子的耐性 9.千万不可让孩子迷失于电子游戏 10.解救沉迷在网络中的孩子 11.不要禁止孩子正当的玩 四、综合治理:拨正孩子厌学的情绪 父母应当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研究和分析造成孩子厌学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专家认为,拨正孩子的厌学情绪需要综合治理,需要从各个方面多管齐下,而帮助孩子扬起理想的风帆,树立起成才的自信心,则是使孩子克服厌学的关键。 1.让孩子鼓起理想的风帆,跨越厌学的沼泽 2.建立自信,为厌学的孩子找准人生坐标 3.引导孩子改变对学习的“头疼”印象 4.不要过分地给孩子施加压力 5.消除孩子“老师不喜欢我”的心理 6.引导孩子将学习游戏化,化苦学为乐学 7.让学习变新鲜:用抽签方法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8.借力第三者:通过他人对孩子进行督促和鞭策 9.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孩子多和优秀同学交朋友 10.唤醒厌学的孩子:靠思考来唤醒思考 11.运用逆反心理,故意刺激孩子 12.督促孩子由浪费时间变为惜时如金 13.以明智的态度促使孩子由偏科转变为全面发展 五、点滴抓起: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克服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能采取粗暴的“打、骂、罚”,而应耐心疏导,这样,孩子才能听话,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只有教育孩子从点滴的生活小事做起,分清是非曲直,坚持对的,改正错的习惯,才能使孩子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走上社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1.不良的习惯是束缚孩子的无形枷锁 2.矫正孩子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3.拒绝孩子“贪吃”:不让他“一次吃个够” 4.纠正孩子不讲清洁卫生的习惯 5.不让孩子再睡会儿:纠正赖床的不良习惯 6.生命在于运动:改变孩子不爱锻炼身体的习惯 7.纠正孩子爱装病:“我头疼,没法去上学了!” 8.消除语言垃圾:别让孩子脏话满天飞 9.防微杜渐:严肃对待孩子的偷窃行为 10.当心孩子成为“就抽一口”的小烟民 11.赌博害人又害己:千万别让孩子成为小赌徒 12.纠正孩子爱在公共场所捣乱的坏习惯 13.改变孩子吹牛自夸的毛病:“我什么都知道!” 14.纠正孩子疯狂追星的毛病:“我爱F4!” 15.干净利落:改正孩子做事磨蹭的毛病 16.不要放任孩子学习不良的“顺口溜” 17.纠正孩子不讲礼貌的坏习惯 18.指导孩子将潦草的字迹纠正得工整清晰 19.坚决改正孩子考试作弊的恶习 20.坚决纠正孩子爱打人的坏习惯 六、远离心魔:驱除孩子的心灵阴影 作为家长,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应引起警惕并高度重视,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健康氛围,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孩子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父母应知道: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比培养孩子的身体健康更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 1.点燃希望之火,引导孩子走出消沉和空虚的漩涡 2.赶走困扰孩子的心魔,帮助孩子克服焦虑 3.考试,不怕!帮助孩子战胜考试焦虑 4.引导孩子克服灰暗的情绪:走出忧郁的泥潭 5.融化冷漠心态,强化孩子的“热心”行为 6.驱散孩子心头的疑云:引导孩子克服多疑 7.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治疗孩子的挫折综合征 8.不可忽视孩子的自我摧残:警示孩子的自虐行为 9.别让孩子纯真的本性迷失:帮助孩子克服虚荣心 10.消除孩子妒忌别人的“红眼病” 11.理性处理,清除孩子思想中的暴力倾向




【上一篇:文新传媒健康频道 【下一篇:儿童心理障碍的十表现
发表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产品推广

怀孕手册

育儿宝典

营养攻略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