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上的分析只是酿成悲剧的一个原因,青春期也是引发矛盾的另一个原因。
青春期正是孩子努力要挣脱妈妈裙带,离开家庭,走向外面广阔世界的关键时期。孩子面对未来踌躇满志的时候,过于牢固的裙带会限制他的社会化发展,让孩子觉得似乎是亲情在控制他。于是他要挣脱,他开始表现逆反——以前跟父母很亲热,现在妈妈摸他的头都不行,进他的房间不行,动他的东西不行——他开始为自己的权利较劲。这个时期的孩子表现出极强烈的双向性,一方面看社会上的一切都不顺眼,既否定一切价值观念,表现得非常反叛,苛求完美,另一方面又盲目崇拜偶像,喜欢追星等。
青春期的孩子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和尊严,往往尝试着攻击家庭的成员。他会选择反抗父母,因为他潜意识里觉得,如果自己不能挫败父母,自己就长不大。大约有10%的孩子会选择以不上学来挑战父母的权威。父母希望他好好学习,他就不好好学习,看父母能拿自己怎么办。
心理学家李子勋还指出,任何孩子长大,都要经历一个挣脱妈妈的裙带,走出对父母的依恋,和父母分离的痛苦过程。对父母而言,让孩子离开,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因为过于害怕这种分离的痛苦,亲情有时候会无意识地创造出隔离和误解,以此来对抗依恋与关系的纠结。彼此开始觉得对方不能忍受,愤怒越来越明显,冲突升级,分离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关系依恋越厉害的家庭,孩子与父母的冲突往往也越激烈,不然分离永远不能实现,孩子也永远长不大。
本文的这对母子,妈妈的裙带不是柔软的,而是坚硬的,所以孩子对裙带的摆脱就表现得特别激烈,冲突也格外惊心动魄。
还可以从第三个角度来解读方瑞的悲剧——因为妈妈的专制和粗暴,儿子一直都是服从听话,从来不敢任性,从来没有犯错的机会。一般而言,每个小孩子都会犯他那个年龄段常犯的错误的,虽然父母告诉了他对错,但因为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且他的注意力是指向妈妈的脸色,他关注的是妈妈高兴还是不高兴,并不是妈妈在说什么,所以,对妈妈所讲的道理,孩子心里其实还是糊涂的。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犯错中,在一次次的体验中,通过父母老师同学的评价,一点点地把对错慢慢弄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犯错的孩子长不大,所以要允许孩子犯他那个年龄段容易犯的错误。而方瑞则是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再者说,少犯错的孩子少有机会体验伤心、内疚、痛恨、悲伤、敌意、执拗、挫败等情绪,也就不会很好地识别、管理这些情绪。要知道孩子是在一次次情绪尝试中,渐渐学会把握情绪的,比如,他觉得特别伤心,但是他能管理好伤心情绪,在伤心的时候,仍能做他的事,这就是成熟。从来不发脾气、不闹情绪的孩子,在初次体验到愤怒时,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处理愤怒,因为没有经验,反而容易被愤怒控制。
李子勋指出:“如果妈妈从小处处关心、事事照顾她的儿子,什么错误都不让他犯,儿子非常听话,儿子到青春期后就没有经验来处理他的焦虑,处理挫败感,他不敢欺负别人,就会欺负最爱他的人——妈妈。最爱他的人给了他安全感,所以他就对妈妈说粗话,干一些无法无天的事情,因为他知道攻击别人会受到惩罚,攻击妈妈不会。为什么会这样?孩子小时候没有犯错的经验,所以会犯一些大错。孩子小时候没有从犯错中学习到责任和聪明的应对,都是妈妈来替他处理好了,现在他大了,妈妈没有能力帮助他处理好社会矛盾了,他就容易把愤怒指向母亲,把一切不顺都归咎于母亲。”青春叛期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年龄,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自杀等悲剧,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