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胃里翻江倒海似的一阵难受,冲进厕所里呕吐,竟吐出了一大摊血。方安平连忙把我送进医院,安排我住院后,又去找心理医生。奔波了一个上午,中午又赶回家给儿子做饭,但门已被儿子反锁了。没办法,方安平唯有一天几次送饭回家。儿子既不肯开门,也不肯把放在门口的饭盒拿进去。
第二天夜里,我撑着虚弱的身体从医院赶回家,看见家里的灯全亮着,静静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整个人无力地扑到门上,声音颤抖地喊:“方瑞!方瑞!”“滚!”儿子的吼声传出来。听到儿子的声音,我心里踏实了些。我和丈夫乞求了无数遍,儿子仍然不肯开门。
到了第三天,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家里只有几包方便面,儿子还有吃的吗?还有,儿子情绪如此激动,会不会一时冲动做出自残的事?
夜里,我们叫来消防队员和心理医生。征得心理医生同意后,消防队员撬开窗进入屋内。
儿子正在客厅里看电视。见他毫发无损,我如释重负。儿子却满脸愤怒,手握遥控器,咬牙切齿地低声对我说:“我杀了你!”我吓得浑身一激灵。心理医生悄悄地对我说:“他不是说着玩的。为了你们的生命安全,我得将方瑞带去住院。”我含泪点头。
儿子被医生带走了,我和方安平抱头痛哭。家里满地是摔碎的碗碗碟碟,但我们谁也没心情收拾。
几天后,在医生的办公室,看着高高瘦瘦的儿子穿着条纹病号服进来,我不禁潸然泪下。人家养儿子考大学光宗耀祖,我却把儿子养到精神病院里!虽然事业成功,但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啊!
儿子本是想跟我说话的,但看到我突然泪流满面,他一怔,脸上满是失望和愤怒,生气地转身回病房去了。
那一刻,我心里充满绝望。医生办公室在五楼,我真想闭着眼往下跳……
春节快到了,我提了一大堆好吃的东西去看儿子。儿子说:“妈,你提这些东西来干吗?我要回家过春节。”此前医生没对我说过方瑞出院的事。由于事出突然,我吓得脸色煞白,两腿直打哆嗦,心想:老虎要回家了,老虎要出笼了!救命!
我怀着万分恐惧的心情接儿子回家过年。那些天里,我天天胆战心惊,几乎撑不下去了。
这时我上网查找到赏识教育的咨询电话。接电话的是名叫王军的小伙子。王军说:“不要绝望,上帝在关上一扇门后会打开另一扇窗子。”我在心里一遍遍地默念这句话,似乎它是救命的稻草。
2009年“五一”劳动节假期,我带儿子参加赏识教育的“快乐营”。在老师的鼓励下,方瑞一直表现得很好。但在最后一天,方瑞还是发作了。
事情的起因是,方瑞丢了通讯录——上面是夏令营的孩子互留的电话和互写的一句赏识对方的话。方瑞把丢通讯录的责任归到我身上,他铁青着脸,握紧拳头,把我逼到墙角。我无路可退,心“怦怦”乱跳。会场上有200名孩子和200多位家长,众目睽睽之下母亲要挨儿子打?我恐惧悲伤得喘不过气来。
王军也在场,一看大事不好,立刻去叫来周弘老师。
见方瑞横眉怒目地瞪着我,而我浑身发抖地缩在墙角,周弘老师脸上露出吃惊的表情。
我可怜巴巴地用求救的眼神看着周老师,他能让方瑞平静下来吗?
周老师笑眯眯地摸摸方瑞的头,说:“丢了通讯录,我知道你很难过,为这事难过,说明你是个重情义的好孩子。”
令我吃惊的是,方瑞心中的愤怒立即转化成委屈,眼泪“哗”地流了下来。周老师又说:“来,跟老师握握手。”方瑞居然听话地伸出手。周老师称赞道:“真是个好孩子,难过得哭了,却还能听老师的话。你放心,我们一定帮你找到通讯录。如果找不到,就让大家重新为你写一遍,好不好?”方瑞边擦眼泪边点头。周老师继续说:“我讲课时,你听得最认真。我曾问大家什么叫快乐,你的发言很精彩。还记得吗?”方瑞的眼睛突然亮了,那么多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居然记住自己的发言,他感觉自己很被重视:“我说快乐就是学会面对不快乐!”“这句话富有哲理。来,让我把它写在你的T恤上!”方瑞笑了。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周老师写完后问:“话是你说的,字却是我写的,署谁的名呢?”方瑞说:“方周。我姓方你姓周。”周老师和在场的同学一齐鼓掌,都说这个主意好。
一场危机,就这样被周老师轻易地化解了!我事后思考,周老师用了什么办法,这么轻易地让方瑞接纳并认同了呢?周老师的话是有技巧的,他对方瑞的负面情绪表示接纳:丢了通讯录,我知道你很难过,为这事难过,说明你是个重情义的好孩子——孩子的感情是需要被接纳的,尊重孩子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包括认可他的难过、痛苦、伤心等负面情绪。周老师看方瑞的眼神里充满了欣赏、信任和亲切,这眼神一定会让孩子心里感到很温暖。
学了赏识教育才明白,正是我的打骂致使孩子长期心理压抑、扭曲,以至于最后精神崩溃。我从没有尊重过孩子,平等地对待过孩子,又怎么能使孩子学会尊重父母,平等地对待父母?我痛恨那句古训:“棍棒底下出孝子。”正是这种谬误致使父母以强凌弱打骂孩子时,非但不觉得可耻,反而以为自己的野蛮行径神圣伟大。
此后,我如饥似渴地读家教书。我意识到,庄稼出问题,是农民没有种好它;孩子出问题,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要改变孩子,就必须先改变父母。鼓励是比批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爱,不光是照顾孩子的衣食,更要关注孩子的心情好不好。
温馨点读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大声斥责,这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现大声斥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斥责(家庭中还有拳头)教育出来的孩子,失去了感觉他人最细腻情感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会出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残忍。”
凡是有粗暴教育的地方,就有心理伤害。面对一个张口就骂、举手就打的母亲,面对一个如此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霸道母亲,孩子弱小的心灵是多么恐惧。在父母那里都找不到安全感的孩子自然会对周围环境充满了敌意,又怎么会去爱他人啊。爱他人是从爱父母开始的,一个连父母都恨的孩子,他如何懂得爱?
父母的每一次打骂,都在孩子弱小的心灵里积淀了仇恨和压抑。当年幼的孩子一次次因为弱小而屈服于父母的暴力之下,一次次因恐惧而变得顺从听话时,他心里仇恨的火焰也一点点积淀成火山下沸腾的熔岩,当他有朝一日身强力壮时,这火山就彻底爆发了!正是从父母以暴力待他的行动中他也学会以暴力对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