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庭吸引记者采访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和剑桥大学,而是因为,母亲把儿子的快乐作为最大的追求目标,儿子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是温州最快乐、最阳光的少年……
余颖说,培养孩子不需要过于考虑知识、心情、时间、金钱、精力等客观条件,作为母亲,更重要的是与孩子之间建立一种默契。
余颖如是说
喜欢《圣经》上的一句话:“做父母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免得他们失了志气。”一个孩子被父母骂得越多,脸皮就越厚,就越没了自尊心。而一个没有自尊的孩子,往往会破罐子破摔。做父母的,要对孩子充满希望和信心,必须做到积极暗示,杜绝消极暗示。哪怕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也要坚持积极暗示,决不可无意中伤了孩子的自尊。
这个家庭吸引记者采访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和剑桥大学,而是因为,母亲把儿子的快乐作为最大的追求目标,儿子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是温州最快乐的孩子、最阳光的少年……
采访时,余颖反复强调说,她最喜欢《圣经》上的一句话:“做父母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免得他们失了志气。”记者在《圣经》上查到了这句话的原文,还有解释——“惹气”这个动词有激怒的意思。保罗提醒基督徒:“为人父母的不要常常激怒你们的儿女,不要常讲一些话,或常做一些事使儿女生闷气。以致他们逐渐对父母生气怨恨,以不理不睬甚至粗鲁或悖逆的态度相对。”
精神营养充足,孩子的头脑才能聪明
斯宾塞在他的《快乐教育》一书中说过:“事实证明,如果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拥抱、抚摸,有时甚至是亲昵地拍打几下,孩子在对外交往以及智力、情感上都会更健康。我认为,拥抱、抚摸、牵手,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妈妈的拥抱和抚摸以及精神关注,将促使孩子与妈妈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这样的依恋关系能让孩子变得健康、活泼、开朗和自信。孩子出生后,余颖常把孩子抱在怀里,而有些妈妈经常自顾自地干活儿,只要孩子不哭,就让他躺在床上或婴儿车里,这样是不好的。
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余颖对早教理论非常感兴趣。她懂得,孩子长到9个月时,脑重比出生时就增长了1倍,3岁时增长到两倍,到了5~6岁,脑的发育就基本成熟,接近成人的水平了。但孩子身体的其他器官要发育基本成熟,则需要15年。怎样使孩子的大脑长得好,长得聪明呢?正如饭菜等物质营养能使孩子的身体长大一样,精神营养也就是丰富的信息刺激,能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要想使孩子聪明,必须在他6岁前的大脑生长期里尽可能多地给予信息刺激。正如肌肉在长期训练中才能发达,人脑在其生长期的使用中才能生长。
余颖还从一篇国外的研究报道中受到启发:据研究,一个胎儿4个月时在母腹中的活动能力如果相当于8个月大的话,这个孩子将来就会很聪明。沿着这个思路,她总是对孩子进行超前训练。俗话说,“三翻六坐九来爬”。一般孩子3个月会翻身,她就训练孩子两个半月开始翻身;孩子6个月会坐,她就在孩子5个月时扶着他坐一会儿……
孩子生下才几天,余颖就跟他做游戏,将手指伸到他的小拳头里,孩子会紧紧地握着妈妈的指头,不舍得让她抽回来。根据专家的建议,她总是将孩子的小手放在衣服外面,尽量多地触摸他的小手。因为手的精细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孩子两个月时,余颖编了一套体操,抓着孩子的小脚丫小手,伸伸胳膊踢踢腿,口中还数着1、2、3、4……孩子很开心,配合着妈妈,像模像样地做着广播操。这样的训练让孩子动作敏捷。10个月时,他喜欢站在自己的童车里,跟妈妈玩投球游戏——笑嘻嘻地,假装要把球递给妈妈,等妈妈伸手来接时,他突然转身180度,把球投往离妈妈最远的方向,然后胜利地哈哈大笑。
余颖明白,虽然孩子在一岁多开始说出第一个词,但事实上,从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学说话,他天天听,领悟语义,整整一年,就像种子一样默默地在泥土里汲取营养,时候到了才长出两片绿叶。因此,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余颖总是看到什么,就跟孩子讲什么;手里做什么,就跟孩子说什么。她把一朵大红花挂在蚊帐上,平时总问孩子大红花在哪里。孩子两个多月,有一次哭时,妈妈抱起来说:“宝宝,看大红花啦!”孩子立刻不哭了,扭头过去看大红花,而且高兴得手舞足蹈。原来两个月的婴儿听得懂妈妈的话,而且喜欢这美丽的大红花!
这让余颖受到极大的鼓舞,她再接再厉,天天“对牛弹琴”,跟孩子聊得热闹。只管耕耘,收获很快就来了——王超长到五六个月时,妈妈问:“小脚丫长在哪里?”孩子就举起小脚丫;妈妈说:“来,亲一个。”孩子就把他的大头撞向妈妈的额头。
8个月大时,他能准确指出谁是外公、外婆、叔叔、表姐、表姑。有趣的是,一天爸爸对妈妈摇头:“你这个女性啊……”王超立即笑着指指妈妈!儿子竟然知道妈妈是女性!爸爸饶有兴趣地问:“谁是男性,男性在哪里?”不料,小王超竟神气地指指自己的鼻子,让爸爸非常失落。
余颖深信背儿歌不仅能娱乐孩子,还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有了好的记忆力,孩子读小学时就能轻松快乐。每天,王超起床时,余颖一边给他穿衣服,一边跟他一人一句地对儿歌:“小蚂蚁,背虫虫,背不动,两个三个四五个,嘿哟嘿哟背进洞……”
为了让王超对数字形成概念,余颖总是教他一些有数字的儿歌:“你说一,我说一,小猫最爱把脸洗。你说二,我说二,孔雀开屏像扇儿;你说三,我说三,骆驼驮着两座山;你说四,我说四,刺猬满身都是刺;你说五,我说五,花鹿头上长小树;你说六,我说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王超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他数手指头。走路时数一数树上有几朵花,吃饼干糖果时,数一数有多少块。这样寓教于游戏,孩子轻松就学会了数到100,而且还会算两位以内的加减法。
王超七八个月大时,喜欢看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哭闹时,给他看看这些美丽的鲜艳的图片,他会立刻破涕为笑。一个朋友来家里作客,对余颖教孩子认识图片上的苹果嗤之以鼻,说:“干吗费心教这个小不点儿,等他大了不用教自然认得苹果。”
余颖认为,认字识物,不光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而且,让孩子在会说话前,在缺乏精神生活的环境中默默地度过一年多的时间,对孩子的心灵也是一种冷酷的摧残。大人要读书看电视娱乐,小孩子也需要这种娱乐消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