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孩子吃饭离嘴十厘米
刚生下来的小猪崽只要能站起来,就会颤颤巍巍从最近的距离去找母猪吃奶,小鸟在巢中张着小嘴嗷嗷待哺的情景大家非常熟悉,饿了能有饭吃是多么幸福的事呀!为什么会成为现在家长的大问题了?
孩子的饭量是有限的,我们准备了太多的食物,总希望孩子吃得越多越好,连哄加劝、连蒙带骗,“吃吧吃吧,多吃就长得高、长得壮”,再加上水果、点心、营养品,顿顿都是追在孩子屁股后面“灌”饭,把孩子对吃饭的兴趣抹杀了,把吃饭当成了负担。不等饿就有许多的食物在嘴边等着,哪里还有吃饭的乐趣!
从孩子加辅食开始,我就给爱人和我母亲定了个规矩:给孩子喂饭不要塞到她嘴里,一定要停在离孩子的嘴十厘米的地方等她自己来吃,她不吃了一定不要再喂,保持孩子吃饭的兴趣,我把这叫做“十厘米理论”。其实孩子想吃了,她的消化道自然会分泌
充足的消化液和消化酶,反过来硬灌进去的食物,其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和消化酶也少,消化吸收肯定都不好,长期下去消化功能反而减弱。
等到孩子能说话了就问她“你想吃什么?”“你还要吃吗?”……只要她说“不吃了”,“饱了”就绝不再喂,充分尊重孩子的食欲。前几天晚饭后我和爱人一起剥核桃吃,没问孩子吃不吃,更没有说核桃多么有营养,一会孩子自己就主动要吃了,挺好。
大人也挑食何苦逼孩子
孩子挑食也是家长的一大心病,可我不觉得这是一种病。
我小的时候也挑食,“不吃肉”,上世纪70年代初在农村也没有多少肉吃,偶尔过年过节煮点肉,我闻着那个味就烦,由此也戴上了“挑食”的帽子。好在那时也没人在意,父母也没把这当成个病给我治治。可工作以后对医院旁边小酒店里做的糖醋里脊特感兴趣,过几天就要咬咬牙花十二块钱买一份回来偷偷吃上。后来我发现,原来我这个挑食的毛病是因为母亲煮肉从来都不撇血沫,留下了血腥味我不喜欢。
其实每个人都会挑食,谁什么都吃呀!为什么非要孩子“全面发展”。挑食更多的是口味问题,偶尔孩子不吃某种蔬菜了就大惊小怪,没完没了唠叨有必要吗?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思想,“你说有营养,可我吃着没味道;你说这个不好,可我就是吃着香!”孩子更多是感性思维:“上一次你说吃了什么什么能长高,我吃了也没见长高,净忽悠我,我才不上当呢!”
还是还原吃饭最基本的目的吧!尊重孩子自己的口味,毕竟孩子的生理机能和体质差别很大,与情绪、天气变化也有关系,孩子也是高兴了胃口大开,不高兴了一点也不饿。
身为医生的父亲,我似乎很不合格:没有给她特别的食谱;没有特别去喂她;没有像有些家长给孩子说野生松菇多么有营养;甚至没有问她吃饱了吗?可谁能说她没吃饱?谁能说她营养缺乏?
不大讲卫生反而更健康
最近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经常播一则洗手液广告,还有一则肥皂的广告都是以孩子为主角的,传播的信息是:“不用这些产品手上满是细菌,对人体非常有害,用了手就干净了,就健康了。”这是十足的误导,这种理念传播开来对孩子的健康弊多利少!
大家都知道,绝大多数的细菌对人体是没有害的,有些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朋友。我们的胃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是实现正常消化吸收功能的有力帮手,细菌和病毒在更大的意义上是有益而不是有害的,人体也根本不可能脱离细菌和病毒的包围。个别有害细菌和病毒也只有在人体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引起发病的,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