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主页 > 十月怀胎 > 准妈妈夏季应谨防三类多发病

准妈妈夏季应谨防三类多发病

发布: 2011-07-22 07:56 | 来源:中国宝贝网|作者:佚名| 查看:

欢迎光临中国宝贝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文章是:准妈妈夏季应谨防三类多发病,是有关十月怀胎的相关信息,希望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您能够有所收获,那就是对我们中国宝贝网的全体工作人员最大的肯定和鼓励,以下是完整【准妈妈夏季应谨防三类多发病】原文:..........

  呼吸道疾病——感冒

  夏季感冒又叫风热感冒,多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到目前为止尚无杀死这类病毒的特效药,临床上所使用的感冒药仅能减轻咳嗽、发烧、喉咙痛及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因此,患感冒时,不必急着吃药,不妨先尝试药品之外的其他治疗方法,万不得已再使用药物,若是担心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或者感冒比较严重时就应尽快去医院,给医生说明正处在怀孕阶段,医生会根据女性怀孕期间的具体情况给出适合女性怀孕期间而又不伤害胎儿的治疗建议。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杨传英指出,女性怀孕期间感冒后要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补充大量的水分借以排出体内的病毒,加上充足的睡眠,就是对付感冒的良策。多吃矿物质、维生素、优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享受充足睡眠等,都能增强抵抗力。因此,充足的营养及睡眠,是治疗感冒的捷径。

  如果发烧不到37.4℃,通过沐浴轻微的感冒便可不药而愈。发烧超过37.5℃,身体极端不适时,必须慎防肺炎之类的并发症,最好不要洗澡,主要还是得靠安静、充足的睡眠来治疗。

  不过,以下这些情况就非得去医院不可了:一是发烧超过39℃。发烧一旦超过39℃,可能会引起胎儿残疾,造成流产。此外,有些时候类似感冒的症状,却可能是肾盂肾炎。准妈妈感冒时如无明确的细菌感染证状,如扁桃体发炎、咳黄痰等,尽量不用抗生素。如必须用抗生素时,应在妇产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二是久咳不愈。严重的咳嗽如果持续一个星期或10天都无法治愈时,也许患的是霉菌性或支原体肺炎。一般的抗生素治疗不具任何效果,必须仔细地检查、治疗。到内科就诊时,应将自己已经怀孕及实际怀孕的周数告诉医生,好让医生采用一些安全处方。

  风热感冒重在预防,平日应尽可能让房间保持通风,睡觉的时候不要让风(比如空调风和风扇风)直接吹到女性怀孕期间,这样可以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

  胃肠道疾病——肠炎

  夏日,由于天气炎热,食物变质速度加快,人们一旦误食了这些被污染的食物,就很容易患大肠杆菌肠炎。该病成人小儿均有可能发病,潜伏期一般为半天到7天,症状表现为水样便,伴有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头痛、肌痛、很少发热,病程4~7天轻重不等。

  随着冰箱的普及,如今冰箱性肠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据河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孙晓娜介绍,冰箱性肠炎又称耶尔细菌肠炎,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牛奶、肉、鱼、禽以及蔬菜等食品中,适合在零下4摄氏度的低温下生长繁殖。冷藏在冰箱里的食品污染了此菌就可能引发肠炎。耶尔细菌肠炎的症状与普通肠炎相似,不过比一般肠炎的腹痛、腹泻要更厉害一些。因此专家建议,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煮透。夏天人们爱吃凉拌蔬菜、乳制品和自制冷饮,更要预防耶尔细菌的污染。

  此外,细菌性痢疾和细菌性食物中毒也是夏季女性怀孕期间容易患的胃肠道疾病,这几种夏季多发的胃肠道疾病预防的关键均是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把住病从口入关。

  泌尿系统疾病——阴道炎

  高女士怀孕7个多月了,本来怀孕后阴道分泌物就明显增多,最近一段时间,白带还呈豆腐渣状,外阴瘙痒难耐。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霉菌性阴道炎,对症使用药物后症状才有所缓解。

  杨传英指出,入夏以来,前来妇科门诊治疗阴道炎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少都是女性怀孕期间。女性怀孕期间容易患阴道炎的原因在于,怀准妈咪间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阴道环境比平时更适合白色念珠菌的繁殖,再加上白色念珠菌喜欢高温、湿润的环境,因此霉菌性阴道炎更是高发和常见。同时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怀孕期间也容易患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常见症状为外阴瘙痒、灼痛,还可伴有尿频和尿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状,严重时能让患者痛苦得坐卧不安。需要注意的是,女性怀孕期间患阴道炎后不仅自己痛苦,腹中胎儿也会受到疾病的牵连,因为患病女性怀孕期间妊娠期容易发生胎膜早破、早产等,刚出生的宝宝经产道分娩时也易被感染。因此女性在怀孕后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并经常用清水清洗下身,怀准妈咪间过性生活时要注意伴侣和自身的卫生,预防阴道炎的发生。




【上一篇:准妈妈们盛夏防晒妙招 【下一篇:准妈妈孕吐是胎儿的自卫反应
发表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产品推广

怀孕手册

育儿宝典

营养攻略

早期教育